背景与改造: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道青松社区是江汉区儿童友好规划的首个试点社区,以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进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青松社区内建筑主要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屋建筑结构以砖泥结构为主,是集还建房、单位房、商品房、办公房为一体的混合小区,曾在2013年经历整治。
案例特点:阿姆斯特丹以其自行车友好和步行友好著称,为儿童提供了安全、独立的出行环境。城市中有许多儿童友好的公园、游乐场和学校,社区设计注重减少交通风险,鼓励儿童自主活动。具体措施:广泛使用“woonerf”(共享街道)概念,降低车速,增加儿童玩耍的空间。
串联社区儿童集聚点,构建儿童游憩路径:规划“三横两纵”的儿童游憩路径,设置文化墙、儿童导向交通标志等,增设安全标识、地面彩色标线等设施。
案例研究以昆山市中华园小学周边为例,通过利用共享路和生活性道路,打造了“L形慢行共享路”,并优化了重要节点和沿线小微空间,构建了适合儿童通学的环境。此外,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地面指引标志和步行巴士线路,进一步增强了通学路径的识别性和安全性。